/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报告题目:水系电化学储能纳米材料的设计改性与器件研制
报告时间:2018年4月8日 14:00
报告地点: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高新大厦15楼会议室二)
报告人:卢锡洪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卢锡洪博士于2008年,2013年分别获得中山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11-2013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联合博士培养;2013年7月聘为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2015年2月晋升为副教授。卢锡洪博士主要从事新型能源纳米材料与水系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工作,在功能纳米碳材料与过渡金属基储能材料和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及锌离子电池研究面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包括Adv. Mater. 13篇、Angew. Chem. 2篇、Chem. Soc. Rev. 1篇、Energy Environ. Sci. 2篇、Adv. Energy. Mater. 3篇、Nano Lett. 3篇、Adv. Funct. Mater. 2篇、Chem. Sci. 1篇和Nano Energy 3篇), 其中23篇入选为ESI高被引论文;论文被SCI他引9000余次,H因子为55。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 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入选为2016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和中国化学会2016-2018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
 
报告摘要:
  水系电化学储能器件如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和金属离子电池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比能量的储能和供能装置,在轨道交通、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水系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和金属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工作电压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离实用化仍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它们的性能关键在于高性能、低成本电极材料的研发和器件系统的设计。最近几年,我们针对储能电极材料的荷质传输、表/界面反应和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理化性质的精确匹配等储能领域科学问题,系统研究金属氧化物和碳基纳米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其调控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和研制高性能电极材料,通过调控氧缺陷与微观结构、构筑异质结构和改善电极/电解液界面反应动力学条件,实现储能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合成和性能调控,构建了系列高性能的柔性准固态非对称超电容器件和金属离子电池,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上一篇: 超疏水性介孔软材料的合成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 Advanced In Vivo Fluorescence Imaging: Seeing is Belie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