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报告题目:自组装化学 - 从可程序化自组装到新奇功能发现
报告时间:11月13日(周五)下午 14:00
报告地点:3号楼4楼会议室
报告人:于澍燕 教授
邀请人:戴利雄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于澍燕,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017年被聘为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教授,2009年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学者(JSPS Fellow),2010年荣获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03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出任2010年国际太平洋地区化学会议(Pacifichem 2010)主题为“自组装与配位化学”第164分会国际组委会委员。2003年组织第218次香山科学会议(主题为“分子纳米技术与自组装的金属纳米体系”)出任提案人和会议秘书长。2019年和厦门大学龙腊生教授、兰州大学唐瑜教授共同组织了 “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分会,并获得会议组织优秀奖。2020年被中国稀土学会聘为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稀土超分子器件、分子智能材料的新颖设计与自组装合成(包括:分子传感器、分子纳米微容器、分子器件等)、自组装化学、超分子手性,提出了超金属-金属键的新思想,探索了功能超分子材料在光电开关、荧光传感、催化反应容器、有机金属发光二极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长期从事金属-金属成键导向的功能超分子自组装研究,取得一系列高度概念原创性的成果, 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化学期刊上,并得到了美国《科学》和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的高度评价。最近,利用超金属-金属成键作用设计新型超分子催化剂,首次实现了室温水解切断二硫化碳的两个C=S双键的过程,为设计脱除二硫化碳和羰基硫的新型催化剂开辟了新的途径。该工作发表在 《自然-化学》 期刊上(Nature Chemistry,2017,9,188-193),相关技术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该工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头条进行了专题报道。

上一篇: 手性色谱分离技术应用与进展
下一篇: Stimuli-Directing Liquid Crystalline Nanostructures: From Tunable Photonics to Renewable Energy